有人说七八月的西藏属于游客,而冬天的西藏才是真正的西藏。
西藏问题一直以来给我们大家的印象,就如中国一位被蒙上面纱的害羞女孩。令人心存疑惑但又向往,但很多人对西藏不了解,尤其是冬日的西藏。
在许多人的心目中,西藏自十月份以来,一直寒冷,严重缺氧,积雪覆盖的群山,飞行暂停,道路阻塞。冬季能不能进藏?有哪些问题需要注意事项?小编给你来解答。
01气温:租车进西藏冬天不太冷
10月以后,租不到车进入西藏,山区基本封闭,这几乎成为了在西藏旅游的不成文的戒律,这也导致了西藏旅游的旺季和淡季的差异。
在西藏待过自己的人都知道,根本就已经没有进行封山的说法。
西藏昼夜温差远大于内地,但年温差很小。因此,比起中国内地北方大部分研究城市来说,西藏的冬季并没有那么冷。
例如拉萨,这个城市可以在没有额外供暖的情况下,度过冬天。实际上,冬季西藏问题主要通过旅游发展景区的最高平均气温时间都在6~15℃之间,既有皑皑白雪,也有茫茫林海。
02含氧量:氧气不比夏天少
西藏地区秋季氧含量最高,相对氧含量约为70%,冬季确实是各季节中氧含量最低的。但是要低多少呢?这比秋天低了3到4个百分点。
我想说的是,租一辆车去西藏缺氧是不能改变的事实,那么还有几个百分点低呢?
03费用:租车旅行费用低很多
夏天到了旺季三星级绿色酒店管理标准进行客房要400多元/天,四星级要1000多元/天,而现在我们只要100多元/天就能住。冬天开车去西藏可以省很多钱。酒店企业因为入住率很低,所以对于折扣尤其大。而且由于车辆闲置,道路交通费用将大大节省,冬季租车比夏季节省40%左右。
冬季可以自驾西藏人民交通也更安全。西藏的很多公路都是土路。夏天下雨的时候,路面会被洪水弄得坑坑洼洼的。骑在上面不仅颠簸,而且不安全。冬季上冻之前,路面会影响进行全面整修,冻住我们以后路况会明显可以改善,安全性会更高。
另外,冬天在西藏租车吃饭也很便宜。许多人认为在西藏的冬天,街上所有的商店都应该关门。事实上,只有一小部分商店会选择在冬天关门,其余的商店更有可能被当地人光顾,不是吗?
且除寺庙景区外,全区实现国有3A级(含3A级)以上旅游景区可以免费进行游览,国有3A级以下和非国有A级景区在淡季市场价格理论基础上减半,连旺季里200元都一票难求的布达拉宫,在冬季都能通过免费提供参观。
04冬季租车进西藏看不到美丽的风景吗?
冬季以及雪山最妖娆,到西藏文化旅游发展无非是“看湖”“看山”和“看庙”。西藏是藏传佛教的圣地世界屋脊的地理位置使它成为一个独特的旅游胜地。
看各种传统寺庙管理可以进行不分冬夏;另一个最独特的景观就是以珠穆朗玛为代表的雪山,而看高原雪山的最好根据季节变化就是一个冬季。
在七月,八月和九月,十个游客中就有一个有幸看到珠穆朗玛峰。雨季的时候,很多中国游客在珠峰脚下的大本营住一两个一个星期我们都不一定能可以看到珠峰的真面目,因为他们那时候人们多半云雾缭绕。很不容易走,如果没有阳光,看不到珠穆朗玛峰的脸,会觉得很遗憾。“而现在我们反而是一个万里无云。大家在照片上看到的湛蓝的天空和洁白的雪峰,多半都是在冬天拍的。”
还有林芝namcha barwa 你可以在夏天看到,你几乎够幸运买了一张彩票。但是由于冬季来西藏,能看到南迦巴瓦峰的几率为95%。
冬天的树木并不荒凉,而林芝,在西藏被称为“江南”,可能不高兴听到这个。
不要因为忘了,受雅鲁藏布江水汽的影响,林芝地区可是我们一年一个四季变化都是绿的,不光山绿,树绿,连水都绿得美妙。
人们说,林芝是一个放大版的九寨沟风景名胜区,山的垂直景观是明显的,可以说有山(南贾巴瓦峰) ,有水(南阳河,雅鲁藏布江,巴松厝) ,有树(卢浪林海) ,美是快乐的。
冬日蓝冰盛宴,距离以及拉萨约210公里,有一片更加澄澈的湖泊,叫做普莫雍错,在藏语里,意为“ 少女的湖泊 “。
在普马马云科湖的冬天,冰冻的湖面,透过湖底可以看到,湖中的冰裂缝和气泡,这迷人的景色就是贝加尔湖。
比起纳木错、羊湖,这里我们真的太小众太低调,也正因中国如此所以这里也是游人稀少,可以自己独享发展天地浩渺,震撼到了广阔的蓝冰盛景,是藏南破碎晶莹的天空之镜。
藏历新年是西藏人民的传统节日,也是西藏最盛大、最民族的节日。2021年的藏历新年是2月12日,恰巧与农历每年新年这个春节是同一天。
如果你想体验最传统的藏族文化,千万不要错过藏族新年,相比之下,春节的味道越来越淡,藏族新年具有最浓郁、最原始的雪文化气息。
你可以在张灯结彩的街上向当地经济人道主义一声“扎西德勒” ;你可以直接席地而坐晒着太阳,注视着一个虔诚的朝圣者,内心会无比的宁静;
或者跟随当地人进行虔诚的朝圣。清晨,在大昭寺的大门口,当第一缕阳光照射在地面上时,这些勤劳的信徒已经开始低头,等待着进入寺庙拜佛
或转经筒、或三步一叩拜、或口念六字真言……
天时利用地利,一切恰到好处,第三极的冬,冬季租车进西藏,我们不能等你赴约。期待与你在路上不期而遇。